本文内容:
港交所上市新規運行已滿一周年。 2019年5月22日,香港交易所總裁李小加發布網誌,對《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簡稱上市新規)實施一年後的香港市場進行了總結和展望。 據港交所公布數據顯示,至今年4月底,上市新規生效以來香港市場共有40家新經濟公司發行新股,融資1504億港元,已占同期融資總額的一半以上。香港也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上市中心,9家生物科技公司發行新股,其中包括沒有營業收入的7家公司。另有10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已遞交了IPO申請,更多生物科技公司正在準備來港上市。 “我們看見香港的生物科技生態圈慢慢開始成形,香港資本市場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生物科技行業專才,包括分析師、投資者和顧問等等,這說明香港發展全球生物科技融資中心的努力開始初見成效。”李小加稱。 2018年4月30日,《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正式實施,第一次向采用非傳統股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和尚無營業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敞開了大門,堪稱“香港資本市場近25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 打造生物科技生態圈 “要把香港建設成為紐約那樣的生物科技上市中心,我們必須不斷努力打造一個可持續增長的生物科技生態圈,讓這個城市吸引各種類型的海內外生物科技發行人、投資者、分析師和行業專家。”李小加在網誌中也承認香港在吸引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方面,仍落後於納斯達克。 為此,港交所將首先吸引一定數量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為投資者提供豐富的投資選擇。港交所也將協助投資界和金融圈對生物科技行業進行更加深入和專業的理解和分析,共同培育香港的生物科技生態圈。 李小加預計,隨著中國醫藥市場的高速增長和創新藥審批制度的改革,中國會湧現出眾多優秀的生物科技公司。率先向生物科技公司敞開懷抱的香港有望發展成為中國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首選地,與此同時,港交所也會增加在海外的上市推廣,爭取吸引更多海外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 優化新股發行機制 除針對性的引入生物科技公司外,優化新股發行機制也是港交所2019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目前,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已設立專門小組來全面探討新股上市及發行流程,從上市前投資、“重復申請”(double-dipping)、基石投資者、新股回撥機制、配售指引、定價機制的靈活性等六個方面全面探討進一步完善新股發行及上市程序是否有改善的空間。 另據李小加透露,港交所也在研究如何縮短新股發行結算周期,讓市場的定價功能更真實地反映市場環境。 美國市場新股發行定價日和上市日之間只相隔一天(俗稱T+1),而香港市場新股發行定價日和上市日之間最短也隔著5個工作日(俗稱T+5)。“在市況平靜時,5天之內市場環境不會有很大的變化,但遇到市況急劇變化時,5天前的定價很可能完全不能反應5天後的市場溫度,出現了定價失真的情況,不能真實有效地反應當天的市場供需。”李小加表示。 香港有望從科創板受惠 繼香港市場允許尚無營業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進駐後,A股市場也即將推出科創板,來吸引尚無盈利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市場也一直將兩者視作隱性的競爭關系。 “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優勢互補,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李小加認為,科創板的推出,會讓新經濟上市的蛋糕越做越大,香港也會同樣受惠,比如有一些企業會考慮A+H的雙重上市安排,如果滬港通納入科創板股票,也會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通過香港投資內地,提升香港對於國際資本的吸引力。 新經濟股票破發質疑 2018年以來,不少新經濟股票上市當天跌破發行價,令認購新股的投資者非常失望,有聲音認為這是上市改革不成功的表現,甚至有聲音認為交易所應該控制發行節奏或價格、精選一些上市表現好的新股來發行。 對此,李小加認為,新股上市後的表現與上市公司的質地優劣並無必然關系,與上市改革是否成功也沒有必然關系。 “破發的不一定是壞公司,好公司不一定不破發。”他表示,新股的發行價格和交易價格是由買方和賣方不斷共同博弈產生的,而市場對於新股的預期也極少處於完全理性狀態,大部分時候總是遊走於過度悲觀或過度樂觀之間。 因此,市場經常看到新股上市初期股價波動會比較大。“對於包括生物醫藥在內的新經濟行業,市場認知較少,這些新股上市後的波動往往比較大,這些現象符合市場規律。” 但是李小加認為,市場總有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如果新股連續破發,市場轉冷,後面的發行人往往會調低預期和發行價,從而推高新股認購的收益;相反,如果新股連續大漲,市場氛圍熱烈,後面的發行人往往會調高預期和發行價,從而拉低新股認購的收益。 吸引海外大型企業來港上市 此前,港交所在其三年戰略規劃中提出,要吸引海外大型企業來港上市。 近年來推出的互聯互通機制,已大大提升香港市場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而隨著A股和在岸債券市場逐漸獲納入國際基準指數,且權重不斷增加,香港市場對於國際投資者的重要性將繼續提升。 同時,隨著亞太地區尤其是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蓬勃,全球對於這些地區的投資熱情逐步升溫,港交所將把握這些機遇,豐富現有的產品體系,包括吸引全球和地區大型企業來港上市,從而吸引有意投資亞太區公司的全球投資者,以及尋求國際投資機會的中國投資者。 李小加透露稱,目前港交所正與內地監管機構溝通,爭取推動這些公司在一級市場及二級市場層面逐漸納入互聯互通機制,在中長期內幫助推動中國國民財富逐步進行全球多元配置的歷史進程。 除優化新股發行制度外,港交所還在考慮擴大獲接納的海外司法地區至更多東南亞地區,以把握東南亞地區的發展機遇。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