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
港媒稱,港立法會日前發布有關香港旅遊業的研究簡報稱,今年上半年不僅訪港旅客人數增幅放緩,其他指標例如訪港過夜旅客人次、零售業銷貨金額、酒店實際平均房租,以及酒店房間平均入住率均表現遜色,更呈現不同程度的跌幅。港旅業入寒冬據《香港商報》8月10日報道,香港旅遊業正面對前所未有的寒冬。踏入暑期旅遊旺季,香港7月上半月內地訪港團客人數同比急跌四成,令人觸目驚心。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稱,急跌的旅客數字主要指在香港的過夜客。自從去年違法“占中”以來,香港出現一些滋擾內地遊客的事件,讓內地人覺得香港不歡迎他們,“對於中產、有消費能力的內地年輕人影響最大,因為他們最快從網際網絡上看到這些負面消息”。“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後,減少內地水貨客的同時,也趕走了真正的旅客;此外,自去年開始,日元、韓元、歐元及英鎊的匯率陸續下跌,其他熱門旅遊目的地先後放寬簽證安排,內地旅客和海外的旅客都紛紛改到歐美、日韓等地旅遊購物,香港購物天堂的價格優勢日漸消失。當香港不再具有購物優勢,又因為“好客之都”形象逐漸被“反水貨客”等一連串暴徒式破壞而摧毀,香港旅遊業風光不再是在意料之中的。必須重樹口碑報道說,旅遊業為香港經濟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世界旅行及旅遊理事會估計,旅遊業於2011年對香港經濟的直接及間接貢獻,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約15.2%。另據該會的統計數字,於香港從事旅遊業或者相關工作的人口逾46萬人,占香港勞動人口的12.8%。如果旅遊業萎縮,那麽大量基層工人就會失業或者處於半失業狀態。一旦內地旅客來港人數滑坡,旅遊零售的就業巿場受到的沖擊不會小,對香港大量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恐面臨轉型、分流、甚至失業的處境,相信難免人心惶惶。面對轉折,香港各界必須高度重視,特別是政府和旅遊業界應認清危機,加倍努力,變被動為主動,不僅要修補被“反水貨運動”破壞的形象,更要作多元發展,拓展出路,發揮價廉以外的競爭優勢,以保持對海內外旅客的吸引力。立法會發表的旅遊業研究簡報稱,香港旅業需要開拓多元化的旅遊客源市場和旅遊產品,尤其自2005年迪士尼開幕後,香港在推出受旅客歡迎的新景點上無以為繼。相反,新加坡自2008年起幾乎每年都有新旅遊景點相繼落成,韓國則將人氣韓流劇集/電影的拍攝場地開辟為新旅遊景點。事實上,香港的旅遊資源並不少,多的是地方可以發掘出來吸引和分流遊客,例如香港有200多個離島,有海岸與大海,是開發旅遊的潛力資源,大有可為。除了自然資源,人文資源也頗可觀,傳統風俗活動如大坑舞火龍、太平清醮及盂蘭勝會等,香港電影電視亦在亞洲深具活力及影響力,難道將之開辟為新旅遊景點,會輸過韓國?現在出現守著金飯碗,依然討飯吃的困窘,只能怪香港自己不夠努力。報道說,增加新景點非一朝一夕,訪港內地遊客短期內恐怕難以大幅回升,香港旅遊業需要調整經營策略應對挑戰,除了推出優惠價格以吸引遊客,提振人氣外,也要改變以往靠人多牟利、忽略質量的短視做法,重歸優質服務、文明待客的取勝之道,重新樹立香港旅遊的口碑,提升吸引力,藉以留住客人,當中更須防範泛政治化沖擊嚇走遊客。至於開拓多元化的旅遊客源市場和旅遊產品,自然要多做功夫,越快越好,才能讓香港的旅遊業進入更高層次更高端的境界,確保香港旅遊中心的地位。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