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
如果地球前景不妙 火星等地外行星能成為備用地球嗎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018年6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SpaceX公司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有一個願景:早日將人類送上火星。今年獵鷹重型火箭成功發射、並將一臺特斯拉送上太空時,世界已經為之驚嘆不已。而與他計劃用來開展火星探索的火箭相比,獵鷹重型卻又顯得小巫見大巫了。雖說抵達火星本就是一個重要目標,但開展這一壯舉還有另一條難以抗拒的原因。科幻作品中關於人類固守地球的反烏托邦未來的描述比比皆是。比如想象小行星撞地球的《天地大沖撞》、《世界末日》,講述機器人戰爭的電視劇《太空堡壘卡拉狄加》和《終結者》系列電影,描述醫學和人口過多問題的電影《人類之子》和《極樂世界》,此外還有諸多描繪自然或人為災難的電影。科幻作品激勵了第一批火箭先驅者開展地外探索。在20世紀早期推動液體火箭發展的羅伯特·戈達德(Robert Goddard)顯然就是科幻愛好者,因為他自己也寫了一些科幻小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阿波羅登月系列火箭設計師沃納·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從童年時期便熱愛閱讀科幻小說,50年代還和迪士尼共同創作過關於航天飛行的科普電影。而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太陽系,就能明白我們為何要借鑒科幻小說、多多關心地球的未來。不僅科學家需要這樣做,所有人都理當如此。月球、火星、以及許多沒有大氣的衛星上都布滿了隕石坑,這些都是過去數十億年間、由太空隕石和其它小型天體留下的痕跡。可別以為地球有厚厚的大氣層就能高枕無憂了,恐龍的遭遇就是個例子。約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至15公裏的大型小行星或彗星撞上了地球,造成了恐龍的滅絕。車爾亞賓斯克事件也剛剛過去五年多而已:一顆直徑17米的隕石在俄羅斯上空爆炸,造成多人受傷和房屋受損。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