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
相關詩詞(隋) 隋煬帝《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唐)蘇味道 《正月十五日夜》(唐)崔液 《上元夜》(唐)盧照鄰 《十五夜觀燈》(唐)張祜 《正月十五夜燈》(唐)李商隱 《正月十五聞京有燈恨不得觀》(宋)姜白石 詩曰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宋)姜白石 詩曰貴客鉤簾看禦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註:珍品這裏指元宵)(宋)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宋)歐陽修(一說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元)元好問《京都元夕》元宵節元宵節(元)失名《折桂令·元宵》(明)李夢陽《汴京元夕》(明)唐寅《元宵》(清)董舜民《元夜踏燈》(清)符曾《上元竹枝詞》(明)唐順之《元夕影永冰燈》(清)丘逢甲《元夕無月》侯置 《踏莎行》張孝祥 《柳梢青》民間歌謠閩南歌謠 《元宵月正圓》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扶老攜幼返故裏,了卻兩岸長相思。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經典燈謎最早的一條完整的燈謎謎面: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打一詞)謎底:絕妙好辭最長的燈謎謎面:把《鄭板橋全集》一書拆成散頁,一一張貼。(打《三國演義》中兩個人名)謎底:鄭文、費觀最短的燈謎元宵節燈謎元宵節燈謎謎面不著一字。(打一中草藥名。)謎底:白芷(紙)最家常的燈謎謎面:前面來只船,舵手在上邊,來時下小雨,走後路已幹(打一日常用品)謎底:熨鬥最好笑的燈謎謎面:臭豆腐(打一歌手)謎底:莫文蔚最具國際化的燈謎謎面:索馬裏難民大戰楊貴妃(打一成語)謎底:骨肉相殘最難猜的燈謎謎面:無邊落木蕭蕭下。(打一個字)謎底:日最一語雙關的燈謎謎面: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日紛紛亂?只為陰陽數不同。(打一個物件)謎底:算盤最簡單的燈謎謎面:一加一(打一字)謎底:王最寂寞的燈謎謎面:春雨連綿妻獨宿(打一字)謎底:一經典故事元宵姑娘漢武帝的寵臣東方朔風趣而善良。元宵節元宵節一日冬天去禦花園賞梅,遇一宮女欲投井。朔搭救後問明原委,原來宮女名叫元宵,因進宮後長久不能見到親人而思念,遂起輕生念頭。東方朔同情並答應幫忙。東方朔擺攤占蔔,所有人問卦結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長安城大恐慌。漢武帝向東方朔請教,朔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解釋說:正月十五晚家家掛燈吃元宵,城外百姓進城看燈,好似滿城大火,以瞞玉帝。是日晚,元宵雙親進城觀燈。在東方朔的幫助下一家終於團圓。[15]皮影相思相傳,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死後,漢武帝非常想念她,於是一位宮女就穿上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這位宮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後人做詩:“張燈作戲調翻新,顧影徘徊卻逼真,環佩姍姍蓮步穩,帳前活見李夫人。”說的就是漢武帝思念愛妃的典故,這也是皮影戲的最初來源。破鏡重圓隋朝軍隊滅南陳時,南陳昌樂公主與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銅鏡,各執一半,作為以後相見的憑證。並約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賣鏡於市,以探對方消息。隋滅南陳後,昌樂公主入楊素府做妾,次年元宵節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個老頭在叫賣半片銅鏡,價錢昂貴,無人問津。徐德言在破鏡上題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楊素得知,成人之美,昌樂夫妻終於團圓。燃燈七盞宋代福州有個太守名叫蔡君謨,面對千裏餓殍卻要粉飾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節之夜必須燃燈七盞。有個窮人叫陳列,制了一個一丈多高的大燈,上書一首詩:“富家一盞燈,太倉一粒粟;窮家一盞燈,父子相對哭。”消息傳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雙喜臨門王安石20歲時進京趕考,元宵節時路過一地,一大戶人家懸燈出題招親。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不會答,卻記在心中。到京後誰知主考官所出之聯竟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筆就以招親聯作答,得中進士。衣錦還鄉時發現那聯居然仍未有人會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題聯作答,竟又得了個漂亮媳婦,實是雙喜臨門。經典名人1.漢文帝: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的人。元宵節燈會展元宵節燈會展2.漢明帝:下令點燈敬佛,百姓掛燈,是賞花燈的創始人。3.漢武帝: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倡導者。4.東方朔:成全元宵姑娘,元宵節裏最浪漫的人。5.楊素:破鏡終重圓,成人之美的人。6.辛棄疾:眾裏尋他千百度,元宵節裏最癡情的人。7.田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人。8.朱元璋:狂殺一條街,元宵節裏最兇殘的皇帝。9.賈似道:第一個制作燈聯的人。10.袁世凱:害怕袁消,將元宵節兩易其名的人。節日傳說點彩燈來歷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元宵節夜色元宵節夜色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只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東方朔與元宵姑娘的傳說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禦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蔔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蔔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彩,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袁世凱與元宵傳說,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誌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