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
2016年4月6日,就上海市公安部門破獲的生產、銷售1.7萬罐假冒”雅培”乳粉案件,食藥監總局再發公告表示,國產奶粉品牌貝因美也卷入此次假冒奶粉案中。此前,食藥監總局發言人表示,經初步了解,上海市公安部門已經對查獲的假冒乳粉進行了產品檢驗,產品符合國家標準,不存在安全風險。讓公眾信任並不復雜食藥監總局的“提醒消費者不要恐慌”的說法再度引爆輿論。先是聲稱假冒奶粉符合國標,不存在安全風險,然後又說這是為了提醒消費者不要恐慌。前後措辭的微妙變化,很容易讓公眾懷疑,會不會就是為了讓消費者不恐慌,才將之前不符合國標的奶粉說成“符合國標”?“假奶粉”並不意味著是“毒奶粉”,也並不意味著不符合相關安全標準。但是,公眾並不知情,有關部門給出的信息又並不充分,所以,一句“提醒消費者不要恐慌”不當措辭,難免會引起公眾誤解。這不但不利於平息公眾的恐慌心理,反而,令公眾更加擔心。其實,讓公眾信任並不復雜。一是來自於業界以及有關部門長期以來累積起來的權威與公信力;再就是最大限度的信息公開,積極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如果能夠做到這些,消費者在面對安全危機的時候,才會靜待調查結論,做到“不恐慌”。縱觀上海假奶粉案件,相關信息披露極為有限,且含含糊糊,語焉不詳,比如,涉及“多個品牌”的1.7萬罐假冒奶粉,究竟都有哪些品牌?“擠牙膏”一般的公布節奏,只能加劇公眾的擔心。既然是“多個”,則僅僅公布了雅培和貝因美,恐怕不能稱為“多個”。還有,目前查獲的1.7萬罐假冒奶粉是否是全部的涉案奶粉?這些奶粉究竟是在生產環節被查扣的,還是包含流通環節追繳回來的?消費者購買並消費了多少假冒產品?這些問題均關涉到千家萬戶嬰兒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倘若,有關方面從一開始就給出清晰的脈絡、權威的檢測信息等,或許,大家也就沒有必要擔心。來源:《新京報》結論還是慢下的好■郭元鵬按照國務院部署,相關部門也已經啟動流向追蹤措施。對於這一點,還是欣慰的。但對於監管部門假奶粉符合國家標準,沒有安全隱患的說法,還是值得推敲的。對於奶粉的檢測來說,老百姓就是門外漢,監管部門才有檢測權,才有定論權。可是,在還沒有找到所有假奶粉流向的時候,就得出假奶粉沒有風險的結論,是不是有點兒太隨意?監管部門只是從現在已經查獲的假奶粉中進行了抽檢。抽檢本來就不是完全科學的。抽檢的時候,有可能抽到質量好些的,也可能抽到質量孬些的。假如說,抽檢這批假奶粉的時候,恰恰抽檢的都是質量好些的產品,那麽抽檢數據就未必是真實呈現。最為關鍵的是,查處的假奶粉或許僅僅是假奶粉的九牛一毛。這是因為很多假奶粉還沒有完全查獲,有很大一批已經通過銷售環節進入了市民的家庭裏,進入了孩子的奶瓶裏,進入了嬰兒的腸道裏。還沒有完全找到假奶粉的流向,就說“假奶粉是安全的”,是不是有點兒不負責任?值得追問的還有:既然“假奶粉是符合國家標準”的,那麽是不是也足以證明我們的食品標準是低下的?一些外國沒有通過的藥物,卻光明正大地進入了中國市場,而且是合法的。在外國達不到標準的藥物,為何在中國能達到標準?在還沒有找到所有假奶粉流向的時候,還是且慢下結論的好。假奶粉符合國家標準是個冷笑話。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